北大这样保护它!

  新闻资讯     |      2024-04-21 0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近五年,北大平均每年申请专利1100余件。截至2024年3月31日,北京大学有效专利共计6116件,其中授权发明5622件,实用新型474件,外观设计20件,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2017年,程和平院士团队成功研发用于在体实时脑成像的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动物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清晰、稳定的双光子成像,并开启自由活动动物成像新范式。

  在前期成功研制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基础上,团队于2022年9月成功研制出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同年11月12日,双光子显微镜搭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运抵中国空间站,成为世界首台进入太空的双光子显微镜。2023年2月,首次在轨对航天员皮肤进行了双光子显微成像,获取了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等信息,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航天医学和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针对该项核心技术,北大科研团队于2017年申请了中国专利,并通过PCT途径申请了美国、日本、欧洲等5个同族专利,同时开展了专利挖掘和布局,围绕该技术形成了由7件专利组成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2018年5月,北大与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2021年,在已有专利的授权基础上,双方针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签署了未来五年的合作项目。

  2021年,经北京大学推荐,该技术最终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目前,该系列技术已经形成了5项新技术和新产品。

  物理学院沈波教授团队从事GaN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深紫外LED外延技术和器件制备方面的研发,先后获得“973”计划、“863”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团队多年来在GaN基于蓝宝石纳米图形衬底及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形成高良率、高性能AlGaN深紫外LED外延片和LED器件产业化技术。

  该成果的核心技术在于打通“GaN基半导体异质外延” 链路,解决“卡脖子”技术需求,实现批量供货。该技术于201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为保护该成果,科研团队申请了多项中国专利,为后续转化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校科技开发部从源头技术开展孵化工作,协助科研团队进行商业计划书构建、股权方案设计、项目可用资源梳理等,帮助科研团队获得了北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元培基金的投资孵化,最终促成该项目在北京市中关村顺义园区落地。

  每一项技术成果的研发,都凝聚着科研团队的智慧与汗水。让成果从“知产”变成“资产”的过程,离不开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的保驾护航。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到促进成果价值转化,从前景评估到商业谈判,北大专利在他们的保驾护航下顺利落地。

  近年来,北京大学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起来了解↓↓↓

  由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科技开发部作为学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知识产权管理。近年来,学校修订或重新制定了《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北京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北京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披露管理办法》《北京大学技术转让和许可管理办法》《北京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学校知识产权制度,为北京大学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022年4月,“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上线运行,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系统三期建设于2024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届时将实现校本部与医学部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面贯通。

  近三年来,累计为学校师生提供专业知识产权培训16期,培训覆盖1600余人次,提升了北大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了北大校园尊重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

  北大知识产权学院创办三十余年来,依托北学院深入研究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近年来,部分理工科院系也在日常教学中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筑牢北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材料学院推出的“材料+”科创讲堂,将知识产权基础和专利运营内容纳入课程体系,给本科生提供选修课程;化学学院开设了“化学领域的专利申请”课程,作为研究生课程“学术道德规范与科技写作”的组成部分。

  2021年,北京大学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优质专利代理机构,构建学校专业专利代理服务团队。自2022年以来,每年学校组织专利代理机构召开“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建立学校与代理机构的沟通机制,主动听取业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专业代理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学校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开展。

  为了让北大师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及业务办理流程,学校科技开发部制作了《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工作指南》,针对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基本概念、常见问题等内容进行梳理汇总,以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方式发放,方便师生查阅。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围绕专利质量提升和促进转化运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北京大学积极落实改革政策,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等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将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转化后收益的70%奖励给科研团队,激励北大师生不断创新创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负责人介绍说:

  知识产权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近年来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快速预审通道建立、专利的分级分类、开放许可、盘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下一步,北京大学将聚焦提升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管理、高标准保护和高效益运用的能力,助力北京大学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北大IP大讲堂、知识产权科普展……每年4月,丰富的知识产权科普和宣传活动在北大校园里展开。

  今年4月26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学校科技开发部联合医学部、图书馆、深圳研究生院及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推出一系列活动,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