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范文

  新闻资讯     |      2024-01-09 03:50

  开放空间是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行为的主导空间,因此开放空间设计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联系起来,使商业设计更具合理性。本文将立足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放空间设计。

  私有性质,是商业开放空间区别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点,是属于所有者管辖的建设用地,因此商业开放空间属于城市半开放空间,拥有一定的私有性,并受法律保护,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点。该空间没有办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管理权属于商业所有者,因此政府也应该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激励商业所有者开放空间,减少公众在使用中的限制。

  商业开放空间是面向全体市民的,因此拥有强烈的城市性,为消费者提供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因此也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作为缓冲调控空间,它扩展了商业区与城市公共区域的接触面,从而增大了消31费者的客流量,无形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自然直接的接触机会。此外,商业开放空间还承担着各种城市职能,包括交通职能、绿化职能,使它带有明显的开放性质,成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于城市开放空间,商业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功能复杂性与形式的复杂性。所谓功能的复杂性,是指它承载着许多职能,这些职能又分为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非商业职能不能创造出直接的利益,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交通、休憩地区,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的社会效益。而商业职能,则为商业的商业活动提供舞台的地区,例如临时表演、商业活动等。在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商业职能与非商业职能的比例,从而实现商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序列性原则,要求进行商业开放空间设计时,把握好空间的收放、空间的衔接以及空间的韵律与节奏。将商业内的所有要素,按照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结合起来,这既要考虑到人们的视线要求,还要符合审美要求,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安排要素时,需要保证开放性空间内的要素形成有起有伏、有主有次的效果。这不仅能够加强商业的节奏感,还能起到沟通商业区的作用,使消费者体验到豁达、舒畅的感觉。

  统一性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重要设计原则。首先,可以通过赋予某个主题的方式,使空间形成统一风格,这主要依靠细部处理与专题设计来实现。其次,可以使用主从法,次要空间衬托主体空间,使主体空间的设计效果独特吸引人。还可通过统一色调的方式,暗示空间的统一关系。一般用调和色来表现空间的主从关系,使消费者感到商业空间的整体感。如果色彩太过单调,也会使空间设计略显呆板,如何平衡好色彩的使用,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能否体现出整体性的关键。

  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出最大作用。因此设计中需要挖掘使用功能,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常见的手法,是通过空间的多功能化使用,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此外,还可以改变原有空间的层次感,使用飘台、夹层等常规设计要素,增加空间的韵律感,使之互相交叉、交错,从而满足空间有效利用的设计原则。

  交通空间设计是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重点,分为步行交通空间设计、机动车道交通设计、非机动车道交通空间设计三种。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也可以分为水平步行交通空间设计与竖向交通步行设计,商业空间内的消费者步行可以分为有目的与无目的的,有目的消费者通常选择最短的路线步行,而无目的的消费者通常没有刻意的选择路线,因此步行交通空间设计系统,既要满足有目的步行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路线,也要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坏境,为无目的的消费者创造舒适、流畅的空间。此外,为了区分行车道与人行道,应该采用铺装暗示法等设计,使人车自然的分区,提高机动车道交通设计的安全性。也可使用隔离法,增加隔离要素的多样性,例如栏杆、绿化带,从而使步行交通空间与行车道自然的分开,不仅符合商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休憩也是商业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按照休憩活动的属性,可以分为必要性休憩与选择性休憩。必要性休憩主要作用是环节消费者的疲劳,因此设计上通常对环境要求不高,空间设计也主要考虑便利性,满足消费者暂时休憩的需要,可在消费者的行走路线上均匀的布设,也可布设在贩卖食品的场所。而选择性休憩,则要考虑到消费者审美上的需要,在保证消费者得到休息的同时,给予消费者以视觉上的享受,因此选择性休憩空间,需要保证空间的视野,并且设置沙发,饮料服务,从而提升休憩空间的环境质量。

  在公众活动空间设计当中,应该适当的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提升公共空间的商业功能,主动迎合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使用景观界面与商业展示界面的设计方法,将商品自然的展览给消费者,以激发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促进公众活动空间与商业活动的统一,提升公众活动的城市参与感。此外,公众开放空间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开放空间周围进行服务设施的配置,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商业开放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应当遵守商业空间设计原则,并根据开放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专项的空间设计,如休憩空间设计、交通空间设计以及公众活动空间设计,促使商业建筑与城市有机结合。

  [1]严雯琪.基于老年人与儿童心理需求分析的商业建筑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2]张小玢.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建筑方案设计[J].城市建筑,2009(05):17-20.

  [3]陶然.深圳前海三、四单元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14-16.

  [4]尹楠.基于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商业典型空间防火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

  [5]王一名.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重庆中心步行区现状调查及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3.

  商业是城市中最活跃的经济元素,亦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商业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且现在的商业活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与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融为一体。与之相适应,商业建筑也表现出专门化、多样性、高效便捷、综合集聚的特点,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消费成为一种文化,商业建筑变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它是人们认知、评价一座城市的重要参照标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水平。

  该项目是对旧城的改造以及小范围的重新规划。地块位于阜新市火车站北侧,西南与东南为阜新火车站

  前两条宽阔的主干道以及站前广场,西北、东北两侧为住宅小区,地块内西南侧为两座宾馆建筑。本项目用地近似为一长150m,宽105m的矩形,参与平衡用地面积为18171m2,可建筑用地面积为12531m2。商场、餐饮及休闲娱乐会所布置在群房部分,办公商务布置在高层塔楼部分(图1)。

  在设计中把与商业相关的各种功能,集中于群房的大空间中,包括综合性商业、餐饮类、文化娱乐类,

  使该商业中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均能保持较高的使用效率,形成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融为一体的人性化商业建筑空间(图2)。

  目前的商业开发模式很少做到人性化,很多商业中心虽然面积大、业态种类丰富,但是让人逛着觉得很累。在本方案中,初步探索了如何在一个商业建筑设计中寻找它的创新点,寻找商业建筑空间与人的体验最切合的方式,使建筑对人呈现出关怀的姿态。

  要设计出人性化的商业建筑,首先要根据使用者的心理和使用习惯,进行合理的业态规划和商业空间布局,适应不断更新的使用要求。

  现今商业营销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销售、仓储及管理功能,餐饮、娱乐乃至展示、表演等看似与商业无关的内容,越来越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本方案中更多地考虑了室内外空间的构建,以及商业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的整合,在空间结合以及建筑与环境景观的结合等方面达到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综合协调,促进人与建筑及空间环境的互动。

  对于使用功能的整合没有采用同一平面内机械的拼接,而是在立体空间中使其互动融合,营造具有包容性与流动性的空间氛围。此外,项目中体验性及休闲性空间的设计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了一些艺术及技术手段,营造空间效果,烘托商业气氛。

  本设计中考虑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达到建筑设计价值、商业价值、城市价值及环境价值的多方共赢。设计中使用玻璃天顶,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节能和生态的元素。

  由于基地的面积限制,不能形成有规模的商业街,于是本方案选择了较完整的体量,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产生尽可能多的使用面积,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体量设计时,考虑到火车站的位置对各个使用功能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对建筑各功能部分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商场部分,火车站是人流量最大的部分,于是主入口设置在正对火车站的南面,这个方向通过体量切割,形成了入口处巨大的尖角空间,这种视觉冲击使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将建筑体量朝向西南面和东面以减弱火车站的嘈杂喧闹对于高层办公部分的不利影响,这样产生的三角形高层体量,使建筑显得更加挺拔,并且与商场部分的体量也有了一定的呼应。在处理高层体量时使其与群房交界处进行小体块的切割、穿插,产生一种玻璃与实体互相咬合的嵌入感,避免了完整建筑体量的呆板,并且使建筑沿街面产生一系列有韵律的凹凸与虚实变化,以打破平整立面的沉闷感。

  立面设计上采用简洁、完整的立面效果,预留了大量的广告位置。广告、灯光、环境装饰的综合作用以营造更浓郁的商业气氛(图3)。

  为保证商业空间使用上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商业中心采用8.1m×8.1m的柱网,并把垂直交通放置于公共开放空间内,将商业人流高效地组织到交通中。商场中贯通四层的室内中庭不仅成为整个建筑的交通枢纽,也是创造别致商业气氛的重要场所。其中结合了游乐活动、文娱设施、文化展示、休息交流等多种功能。在中庭四周布置了开放的购物空间、形形的精品商铺、开敞的餐饮空间以及娱乐休闲中心,并对各部分进行有机整合。在中庭上空设置了几条空中连廊,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更增添了中庭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由于基地周边建筑底层大多为商铺,所以本方案中的一层也布置沿街店铺,既保持了原有商业立面的连续性,又能更好地吸引顾客(图4~图6)。

  高层办公部分采用尺度稍小的7.2m×7.2m的柱网。办公空间利用了建筑形体的变化设置了较私密的空间和自由灵活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办公性质的需求(图7)。

  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媒介。现代商业要求方便的交通和大量的停车位,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在商业中心的四周均设计了机动车交通的环路和停车位,并在地下一层设置了大型停车场(图8)。

  方案中各个沿街面均设置出入口,并在每个入口前都采用了环境设计元素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与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场主入口处的广场上设置小型喷泉,让人和水可以亲近,并形成中心广场主景。对商业建筑环境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广告系统,所以在方案中设计了醒目与适宜的广告位置,并装饰了与其相辅相成的灯光系统。此外,室外的休息空间、绿化景观及铺地系统,更加完善了商业空间的氛围和整体性(图9)。

  博多水城又称博多运河城(CanalCity),建成于1996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私营地产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9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3.45万平方米,也是日本最为典型的以水为元素进行开发的商业空间。水铸就了博多水城享誉世界的知名度,而水元素在博多水城商业空间塑造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Canal中文释义是运河,博多水城位于贯穿南北的运河东侧。博多水城依傍运河而建,将运河水引入地块内部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核心元素,体现了顺应地块周边环境发展的思想和对于历史文脉的传承。它为解决“如何把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引入到项目中去创造一个令人难忘的、各具特色的不一样的场所”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博多水城以“装水的容器”为最初的设计概念,通过把临近的运河水体引入地块内部,将水体与建筑连成一体,既在形态上给人以变化,又在心理上给人以放松。同时,柔软的水体与坚硬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以水为商业主题的设计立意。

  传统的商业空间通常通过中庭、连廊、步行街道等形式进行相互串联。依靠临近博多运河的先天优势,博多水城用一条长约180米的人工运河将商业空间在平面上串联起来,将三个步行街区融合为一个整体。周边商业建筑围绕人工运河展开,连接起包括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办公、宾馆等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商业空间。沿着人工运河为月亮街和地球街,通过购物者的流线与水的流线合二为一的方式,在交合的流线上设置星星庭院、海洋庭院和太阳广场,将博多水城的五大主题区域在平面上通过人工运河这一“纽带”串联起来。

  水作为自然元素贯穿于整个地块的规划设计之中,使得博多水城的商业空间能够保持可持续性。同时,博多水城的规划设计还考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遮阳、绿化景观、绿色屋顶、微气候环境等因素来配合人工运河的设置,以保证达到商业空间的可持续性的效果。

  人拥有亲水的本性,博多水城利用人工运河的设计,将亲水空间与购物空间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在人工运河的沿线设置积极活跃的开放空间和场所来增加商业空间的吸引力、丰富了商业空间的活力。这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活跃场所为星星庭院、海洋庭院和太阳广场。海洋庭院和星星庭院分别位于人工运河南北两端,作为商业空间的开端和收束点。星星庭院采用不同形式铺装的硬质地面,拼凑成含有星星图案的小型场地,场地中央布设地灯和旱喷,周边以圆形排列的列柱为支撑,由底层至上层逐层对中央场地形成半包围的空间。在靠近人工运河的一侧,设置从底部向上收束的金属柱状标志物,提升星星庭院的视觉吸引力。海洋庭院位于人工运河南端出入口,利用高差通过踏步将购物者引入半地下空间。海洋庭院由水面和多种植物构成,滨水空间遍植草坪和低矮灌木,深入水面的圆形铺地内种植庭院内唯一的高大乔木,上层空间在东南侧的维护结构外部采用立面绿化的形式与地面绿化相呼应。庭院内水系中设置了水底灯管和小型喷泉,沿岸水面放置石头作为点缀。同样在水面内立有从底部向上部收束的金属柱状标志物。太阳广场作为整个博多水城的核心场所位于人工运河的中部。硬质铺地的中心广场嵌入人工运河,周边弧形的商业店铺呈半环绕状,从底层至上逐层递退再逐层收拢,在平面和立面都采用拱形,形成半围合的开放空间。广场几乎每天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表演秀等趣味活动,人工运河内设置大量的喷泉成为广场演出时的绚丽背景,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太阳宫广场是人流聚集的创造性场所,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是它位于整个博多水城核心位置的价值所在。

  南京水游城建成于2008年,占地面积约2.7公顷,总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位于升州路和中华路交叉路口的南京老城区,夫子庙商圈核心地段,距离南京商业集群新街口2公里,处在城市中心轴线上,是一座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与博多水城毗邻运河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游城没有紧邻河道的城市界面。但水游城地块原本也是一条运河河道,于1935年改河道,遂成地面。因为兴建于隋唐时代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江浙,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沟通南北的一条重要水道,所以在江浙地区的文化体系中人们有着深深的运河情结。因此,水游城地块的设计理念与灵感源自于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民俗的延续,以运河水系为主线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水游城以博多水城的成熟经验为蓝本,深入挖掘地块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利用了水元素来创造活跃的商业空间。水游城占地面积仅2.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规模远小于博多水城,因此,虽然在设计理念上有相仿之处,在具体设计中也有一些“拿来主义”的元素,但南京水游城对于商业空间的设计和塑造,特别是利用水元素上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静态水静态水是景观水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水体不流动或流动相对较为缓慢,水面相对静止。相比于动态水,静态水能够反映周围环境的倒影,丰富空间的层次性,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增添空间的虚与实、明与暗的对比,同时给人内心带来平稳安详、宁静舒坦的感受。在水游城中,静态水主要以薄水池、浅水河道、广场水湾等形式出现。静态水通常被塑造为较为静谧的空间,邻水空间布置休憩座椅或供店铺摆放餐桌,配合小型盆栽植物,顺其自然的打造幽静私密的空间。常有购物者、情侣、小孩子在水边休息、饮食、玩耍。(2)动态水动态水是处于迅速流动、跌落、喷涌等状态的水景。动态水可以活跃环境,在流动、跌落、喷涌过程中产生声音,因此给人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给人以清新明快、活泼兴奋、变化莫测的感受。在水游城中,动态水以主要以流动和喷涌等状态出现,最为普遍的是各种形式的喷泉,常结合各种商业节点进行布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整个水游城的“中央舞台”。舞台周边的水系内设置了喷泉,当舞台上举办活动和表演时,喷泉就成为广场舞台的“背景”。(3)动态水与静态水的结合在水游城中的动态水一般与静态水相结合,而并非以单一形式存在,多处采用了浅池喷泉、舞台喷泉和水幕喷泉等形式。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营造丰富的商业空间环境,能够赋予同一场所不同的含义,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使用性能。配合灯光和音乐的变化,动静结合的水元素在水游城内产生了多种变化,给购物者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感受,达到商业空间在时空上的不断变化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南京水游城通过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边界、道路、节点、区域、地标”运用到规划设计之中,将水游城塑造成为一个城市化的空间。(1)边界水游城沿南侧道路向地块内部退让,提供更多建筑沿街步行空间。以沿街水系作为商业建筑主体与城市步行道路的边界和缓冲,对建筑内部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划分和界定。在为水游城吸引大量人流的同时,也为内部商业空间提供了一个免受城市公共过多干扰的天然屏障,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商业消费环境。(2)道路滨水商业街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形式,水游城以水元素为主题,将水系引入地块内部,打造沿水系的商业内街。水系成为串联商业空间的道路和提升商业品质的元素,使得商业综合体中覆盖了城市化的市民空间,实现了商业建筑外廊与邻水内街的空间融合。(3)节点动态水对于吸引人的注意力、创造活跃的商业空间节点有着良好的效果。在水游城东南角的主要人行出口,通过广场配合地面层和地下层的“双首层”设计,迅速疏解人流。同时,在入口处地下层结合水系设置景观喷泉,喷泉高度可达20米,在地面层和地下层均可以起到聚焦购物者视线的良好效果,从而成功地吸引客流,创造出活跃的商业空间节点。(4)区域和地标水游城的中心处,水系形成扩大的水湾,配合变化的喷泉和各种活动聚集的中央舞台,创造了整个水游城的核心场所。通过水将中央舞台、外廊空间、商业内街有效地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形成“区域”的元素,强化了中央舞台的核心地位。喷射高度可达5层楼高的喷泉,将中央舞台从平时购物者休憩交流的外廊空间转变为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演绎空间,凸显了中央舞台的“地标”性质。

  水元素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孩子们喜欢水,因为水呈现了他们的活泼天真;青年人喜欢水,因为水充满了青春对外来的期盼;中年人喜欢水,因为水承载了时间对生命的思考;老年人喜欢水,因为水寄托了经年的回忆。水作为城市设计,尤其是城市商业空间的塑造中的一种主要元素,对于承载历史文脉、串联不同空间、创造城市活力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合理充分地在城市商业空间中运用水元素,可以塑造处充满活力和人气的城市商业空间。

  在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商业开放空间模式是“街”或“街”十“场”的混合形态。所谓商圈,是指以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的,能吸顾客的范围。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乃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处于辐射力、吸引力强大的中心地位。

  中山路商圈作为厦门商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并且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始终站在厦门特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走时尚主题性商业路线,打造地上、地下联体商业,规划地下商业街连接贯通整个火车站商圈,突破交通因素制约。

  扼守着厦门进出岛两大交通主干道嘉禾路、仙岳路,6层的立体商业规划,独特的地理位置,适中的商业体量,最早的ShoppingMall倡导者。

  以岛内东部瑞景、前埔大型社区为依托,走大社区型商业路线。 填补了东部片区大型商业的空白,极大程度提升东部商业价值。

  以中山路和明发商业广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分析探讨二者组构特征,检验其公共空间组织的功能合理性,从而得出一些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建议。

  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山路是一条直接通向大海的商业街。它直指鼓浪屿,形成一条旅游观光线路。它是厦门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1)优势 中山商圈除了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还有独特的人文积淀,体现出厦门商业兼容并茂、开拓进取的风格;

  ①业态同质化成发展瓶颈。中山路上大部分商铺都以服装、首饰和茶叶为主,商铺类型的同质化十分严重;商业街区的行业最合理的结构应是‘三足鼎立’式结构――即购物40%,餐饮30%,休闲娱乐30%。而目前中山路街区餐饮业、宾馆酒店业、文化娱乐业等在中山路的比重低,仅占1.34%,餐饮业、酒吧等娱乐休闲场所少之又少,竟不足1%;②新兴商业区冲击 客流量急剧减少。随着厦门市民居住区域的扩大,中山路这个老市区的中心地带对于新市区的一些市民来说,早已成了边缘地带,在新商圈出现之后,中山路由此不再续写其作为厦门全体市民购物中心的历史,而只能与其他商圈“平起平坐”;③附属设施不健全 交通拥挤。由于中山路及其附近片区,主要交通路线较少,再加上原本的道路宽度不够,周边近距离除了鹭江道以及思明路没有其他街道可以分散人流,疏散交通,导致中山路及其周边商区十分拥挤。

  (3)应对措施 。尽管面临困境,但谈到未来的发展,中山路商圈依旧是一块闪光的黄金,社会各界对中山路商圈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

  ①由单纯的商业街向综合商业区转型 老店的翻新,一系列新商城的崛起对中山路单一的业态形成了有效的补充。中山路应该逐渐超越了单一业态,形成丰富多样的商业内涵;②市政规划 激活中山路。中华城等周边商业广场的兴建不仅可以停车压力,也为中山路向综合商业街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明发商业广场是莲坂旧城改造催生的商业项目,位于厦门市中心旺地,西面和南面分别接临主要城市干道嘉禾路、莲前路与莲坂转盘相对。属于“城市中心型”购物中心。

  (1)优势。与其他商业中心不同,明发商业广场采用的是中国传统步行街区与西方室内购物中心相结合的模式。功能上以购物、旅游、休闲、游乐四大体系为主导,同时涵盖超市、百货、大型餐饮、大型游乐等多种经营业态。

  (2)困境。作为一个目前全球最大的市中心商业MALL,明发商业广场对于整个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冷冷清清的广场、街道以及悠闲的店员映射出一个落寞的购物中心。

  ① 市政道路规划。区位条件如此优越为何人流都进不来,主要原因是隔着城市两大主干道嘉禾路与莲前大道,这两条干道都是双向8车道,车流量大,人流由此被隔断。综上因素,明发商业广场虽有好的区位,却缺乏顺位的商业动线;② 政府硬规。政府硬规里该地块必须建设纯商业,导致商业规模达到40万平方米。对厦门消费能力的错误估计,一律贪大,违背商业规律,导致了今天的失败;③ 高售价与高租金的矛盾。据了解明发商业广场独立店的销售单价高额, 1层平均每平7、8万元,地下1层每平2、3万元,而高租金高经营成本已经把大部分商家阻挡在外;④ 总平规划的缺陷。据采访了解,众多顾客反映进明发就像逛迷宫,走道、分岔口多,这样的购物环境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我们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 与城市结合、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不变的,同时力求最大范围地为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塑造鲜明的城市风格做出贡献,为市民提供一个成功的休闲活动空间。

  [1] 王晶晶 高力峰: 探讨购物中心建筑设计――以厦门明发商业广场为例 [J].中国青年建筑师,2007(5): 59,61.

  [3]李艳伟 孙荣 李兵营 刘书梅:关于青岛市中心商务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5):56,57.

  2001年是中国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在消费品市场方面,由于近几年来在经济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在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加快商品流通体制和企业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到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1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1%,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比上年增长10%以上。在全年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年的情况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仍可超过上年,这也充分反映出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看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精神 对2002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并且把它列入2002年经济工作八个重点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重要位置。其中第一点,是要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国内消费需求”;第二点,是要求“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其实,其他几项重点工作,如提出要“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努力促进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做好入世应对工作”,也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为扩大内需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在经济工作上要采取的许多重要措施,如城市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农村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抓紧税费改革试点、减轻农民负担等等,也都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

  二看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长 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到2001年10月末已达到7.18万亿元,增长13.8%,增幅比2000年高7.3个百分点;其中头十个月的储蓄存款累计增加7514亿元,同比增加3747亿元。这是我国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是潜在的投资需求。特别是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也为2002年居民消费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问题是如何采取引导消费、刺激消费的有效措施,把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以利于进一步开发国内的消费市场。

  三看政府开拓市场的措施 当前,我国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培育、保护和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商品销售和服务业收入,力争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比上年增长10%左右。为此,要进一步提出有利于鼓励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完善和扩大信贷消费的范围,清理整顿不合理的收费和手续,为消费者购物、购房、购车创造良好的环境。当然,扩销措施有很多方面、很多手段,不仅仅拘限于买房子、买车子。例如,积极组织城乡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重点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商场、便民店以及社会便利店等,作为扩大消费的新的增长点;继续发挥百货店的骨干作用;根据市场不同需求发展特色经营,开展错位竞争,促进多种经营业态共同发展;继续推动“工商联手”,共同开拓市场;鼓励东部地区的大型商业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办店,发展连锁,输出管理,促进中西部地区商品流通业的发展;还有,要进一步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组织大型商业企业到县城、重要集镇开店,引导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建立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连锁网点,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指导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功能,向符合现代流通的更高层次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工商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购销队伍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重要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的步伐,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以确保重要农副产品市场稳定等等。

  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重视商品流通工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这大大有利于吸引和扩大对商业的投资。主要表现在:

  1、商品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大生产,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政府和有关方面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中高级批发市场,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商业实现向现代化商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政府有关方面也正在积极推进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如何发展网上交易、网上销售,如何推进电子商务,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引进流通领域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设施,推进流通技术的标准化,提高流通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电脑化水平等等,使现代流通业成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国政府和有关方面正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改善流通环境。正在以直接关系人民健康、安全的食品和医药用品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行动,同时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正在进一步做好“菜篮子”商品的安全工作,继续搞好“三绿”工程,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和质量;正在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完善各种市场组织,放宽市场准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快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信用观念,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的氛围。

  4、中国政府和有关方面正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化改组,大力推进规范的股份制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同时积极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充分结合了美学与消费心理学知识,对商场销售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良好的商业空间室内事业会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身心感受,从而增强消费欲望。例如在对具体门店的装修过程中,管理者也会对每层风格进行准确定位,风格又可细化为品牌风格与装修风格等,从消费者自身感受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精神与物质层面的需求。强大吸引力的室内设计风格与良好的营销手段,能大大增强消费者进店购买商品的可能性。例如商场电影院,餐饮业等娱乐区域,会依据当下最流行的与契合消费者需求来设计宣传海报或装饰品,从前台陈列,走廊展示到后台周边产品的服务,都会围绕当下热点展开。比如X战警的火爆上映,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就会主要围绕最热门的消费进行口碑与视觉营销设计。潮流感的背后是诸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高额的数字营销背后也是设计美学与消费心理学结合恰到好处的展现。

  消费者对于印象深刻的商业室内空间设计,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依赖感与归属感,从而产生二次购买的欲望。再加上商品质量的优质,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消费者精神生活与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是消费者进行多次购买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客户群体也应该引起卖家的充分重视,忠实客户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维持销售业绩长期处于理想状态。例如商场消费者司空见惯的周大福珠宝,简单大方的设计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以至于产生一批非周大福珠宝不买的消费者。周大福欢快明亮,浪漫深沉的设计风格,也符合中高端消费人士心理预期,与其思想层面相匹配的空间室内设计是一切营销的出发点,是培养忠实客户的关键所在。

  当下商场普遍呈现的一个形态是:来的人多,买的人少。但从商品营销学角度来讲,大众之所以会选择进入这种购物环境进行选择性消费,必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商场空间室内设计提供的优质环境与服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流增多了,才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商品才有被购买的可能。而室内空间设计与商业营销存在内部关联性,比如某品牌忠实客户来某店面进行服装消费,尤其对于女性客户而言,必然会带有三五成群的朋友的进行购物体验,朋友在等待与评价过程中,也会对这家品牌与设计风格有了一定了解,连带效应的产生也是拉动更多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根本。三五成群朋友购物必然属于同一层次或圈子的消费者,对于品牌有着极高的认同感,所以良好的商业设计风格是促使消费者指数型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例如就商场商业而言,每一层的品牌风格与装饰风格都必须高度统一,才会形成市场与品牌影响力,一般是一楼装饰品,二楼女装,三楼男装,四楼童装,五楼餐饮业与娱乐业等等。商场自身定位明确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商业室内空间设计风格的定位,这对扩大人流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将商品与室内设计充分结合可最大限度发挥商业营销作用,消费者只有从自身利益出发,切实感受到商品带来的性价比或者其它好处,才会产生一种消费欲望,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良好的设计在其中扮演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商场室内设计要更多考虑产品形态特征。例如周大福珠宝,屈臣氏等品牌,就有不同形态的产品类型,不同的设计与功能变化能够让消费者瞬时产生消费欲望,基于消费舒适状态下做出消费举动。倘若商品摆放未经过商业室内设计规划,最终形成的摆放效果就会让消费者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因此,合理的与商业设计匹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合理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室内设计要不断加强单个商品的形态。不同节日与不同时期,商家会根据自身消费情况或商场规定作出不同营销策略,营销产品有主次,室内设计就是通过引导消费者心理购买卖家预期的主打产品。对不同形态的产品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摆放,不能给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感觉。比如花店,不同类型的花束就要分情景展示,依据产品特色,节日气氛,商家情况作出合理商业空间设计进行营销。室内设计要结合商品的质感和颜色。商场的商品在进行陈列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商品的质感和颜色。比如金银器,通过灯管与合理的位置摆放,会让消费者看上去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样的对于一些年轻市场的服装品牌,这类产品的服装颜色同样都比较清新,因此商场在做展示的过程中,要通过模特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要选择那些表现力强的模特来进行服装的展览展示,以给年轻的消费者们留下清新活泼的印象,引导消费者进店消费。由此可见,商业室内设计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商品质感,颜色分类,灯光运用,商品价格等。亲民服装品牌要营造大众消费氛围,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风格也划分了不用的消费群体,避免了消费者产生不愉快的消费体验,节约了大家的时间。

  商业建筑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渡和融合点,成功的商业建筑入口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商业建筑的形态,提高商业建筑的品质,而且还可以增加商业建筑的吸引力,达到繁荣商业和提高社会活力的目的。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与商业建筑外部的街区环境紧密相连,它与一般建筑的入口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识别性、商业性和导入性。

  1.识别性。特征鲜明的现代商业建筑入口影响着人们对商业建筑的第一印象,本身应具有与众不同的形态,可以给远距离的消费者以视觉上的刺激,它的形态特征、空间布局不仅强化整体建筑商业建筑的外观特征,同时也给商业建筑赋予独特的含义。

  2.商业性。一个成功的入口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吸引消费者进入建筑内部的欲望,激发人们潜在的社会生活需求,同时对业主的经营理念、文化层次有所共鸣,这种共鸣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对其商品质量的信赖,而这种信赖就为商品市场增添了无限商机。

  3.导入性。商业建筑入口作为建筑中的开场白,建筑入口的布局应以人流的集结与疏散、方向的转换,以及空间的过渡为前提;入口空间同时又与城市的空间体系与整体文脉结构形成有机的流动、渗透、交叠等延展性关系,设计师应积极地把城市的空间体系,城市深层的文化内涵有机的纳入商业建筑入口。

  商业建筑入口区域是小型的公共空间,入口设计涉及到了建筑美学、形态与视觉关系、环境心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商业建筑入口空间除了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需要综合处理人们的消费行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使用功能、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各种要求。

  1.空间层次的组织。入口空间不仅确定了商业场所的空间氛围与基调,而且参与整个空间秩序的形成,设计师应正确把握局部在整体中的角色,使得入口空间服从整体,完善整体,丰富整体;另一方面,入口空间应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表明彼此的差异与个性,入口的个性化创造有利于城市空间特色的形成,入口代表着商业建筑的性格,标志着区域或城市的社会特征及内涵。

  一个商业建筑入口应该重点突出,其他的要素主要起着呼应和衬托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分清主次,对关键的、需要强化的重点突出处理,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商业建筑常常为了突出入口的形态而加大雨篷的出挑范围,从而加大较远距离视野的整体效果。雨篷不仅可以为人们遮阳挡雨,提供室外室内的缓冲地带,而且其形象变化足以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增强商业建筑的商业氛围。大型的现代商业建筑透明的玻璃边庭使得入口空间呈现出越来越透明的趋势,能够将原本的内部空间显现为外部空间,而入口处的檐下灰空间则是将原本的外部空间显现为内部所有,这两种方式在于使得入口空间内部与外部融为一体,互相渗透,共生共存。台阶和坡道可以使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升起,增加商业建筑的氛围,其他细部,如雕塑,柱础,或其他标志物可以增强商业建筑入口的可读性,丰富入口立面与建筑的层次与深度。

  2.软空间的营造。在商业建筑入口的诸因素中,光环境与声环境的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光环境的营造是一项集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光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在保证了足够照明的同时,光可以完善或划分空间,强调或改变建筑的色彩。光与影可以通过建筑平、立面上各种进退凹凸变化来展现虚实的对比,使得入口细部精致耐看,生动活泼。声环境这里的主要是指商业建筑入口吸引购物者购物的音乐背景,音乐与建筑本是一体,适宜的音乐环境可以产生空间的灵感、活力和激情,使整个商业空间的特色、装饰,以及商品展示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色彩的处理应反映出商业的性质与特点,体现出大众化的活跃气氛;利用色彩加强空间的表现力,尤其利用色彩的敏感、进退关系塑造空间的立体感、空间感;色彩的时尚性可以用来把握好协调对比的关系,尤其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即建筑、铺装、雕塑的色彩与周围的树木、天光云影、水体的相互协调。质感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质感,例如光滑与粗糙、软与硬、光泽、肌理等,这些质感恰当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对空间效果进行调节。因此改善商业建筑入口软空间设计,不仅为人们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空间节点,而且使之成为配合整个商业建筑的一个和谐舒缓的元素。

  3.人文化的设计。丰富的入口空间的划分还能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充实感,这类空间可以是消费者进入商业建筑内部的穿越区,商业宣传的观演场地,以及消费者等候的停留区,聊天交往的地带,小型的景观主导区域等等。入口空间可以通过地面铺砖,顶面有无,立面配置,建筑小品等手法进行空间的分割与围合,把入口空间主要划分为穿越区,停滞区和活动区。通过对人群活动的分流和分区,同时设置一些椅凳,隔离桩,花池等可供休息的服务性小品,创造舒适便利的条件,把单纯的空间艺术人性化,有助于商业入口的行为有序化和规范化。细节方面无论是灯光、色彩、小品布置,广告设置,乃至辅助设施布置等,从视觉到美学上,均应从人的心理感受着手,为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而进行设计。

  在商业建筑入口环境中设置的无障碍设施,既是社会对于老年人及能力丧失者的关心,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无障碍设施能消除环境中对弱势人群活动造成的不便,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商业的催生下完成的,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换,出现了商业空间,它与人类相伴至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生活改善,商业空间从原始时代“以物易物”的露天交易点,逐渐演变成今日以世界为舞台的商业贸易网络体系,从而使人类城市生活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种基本的买卖关系行为中不断和继续着它由点到面的演进……

  1.古代商业市和街的形成。点的生成源于人的基本生活行为,商业建筑空间的点便是在人对于商业行为的需求中产生的。商业行为的形态与商业行为所需要的空间的关系在最初就表现为“市”。“市”即为“交易(行为);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空间)”。在我国古代这种城市商业空间模式就已经产生,如在北魏、东魏城市布局中产生了专门为商业服务的东西二市,奠定了商业建筑空间发展的基础。随着交易双方的变化发展必然导致其载体―― 店面产生,简单的商业建筑空间开始形成。当这种简单商业建筑空间逐渐多起来,向左右伸展形成进深不大的“街”。由这种“街”又形成连片的商业街,而有了固定的市镇,形成了集市。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渐发展起来。

  2.商业发展与城市更新。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交流,商业已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商业建筑空间的类型也逐渐增多起来,从古代的市、集,到其中生成的门廊式商店,再到近代的百货商店,现代的购物中心、超市、大卖场、步行街、便利店等各种商业建筑空间。新的商业建筑空间模式开始更多地对城市产生影响,也进一步成为城市活力、特征和魅力的象征。而商业建筑空间在新的环境下也越来越不能脱离城市整个大的空间环境,在其设计中必须进行城市、商业建筑空间一体化设计,才能保持城市发展的活力,尊重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商业建筑空间的点的生成受到人的基本生活行为及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而商业活动的建筑空间载体由这种点――简单的摊位、店铺也必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扩大。于是通过城市扩展,人的生活行为等因素对商业建筑空间的不断作用,商业建筑空间由点到面的构建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成市场的基本条件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需求”由买卖物品、吃与喝这些人类日常生活最基本的行为,逐渐扩展到娱乐、休闲、文化交往等,以及特殊、专业性需求。在生活行为的这种扩展中,面的发展逐渐显露出来。尤其在20世纪爆发性消费社会的出现,互联网在商业生活中的介入,引发了新的消费观念和形式,人们有了更多的消费行为方式。如何在城市整体建设中保持商业建筑空间的活力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城市商业建筑空间在现代全球文化思想广泛交流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外新的商业建筑空间思想逐渐得到了发展,互相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加强。这样商业建筑空间单纯的从物品买卖空间的点考虑显然不能符合时代的步伐,商业建筑空间在历史中没有比现在更需要从城市空间、文化传播、行为心理、经济发展等因素在面的层次下去综合考虑商业建筑空间的构建,以符合当代人们消费行为和心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商业建筑空间类型有了丰富的发展。例如在西方出现逐渐发展起来的购物中心、主力店、超级市场、商业综合体等商业建筑空间模式。在众多形式的背后对于国内外现代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进行整体的剖析,了解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脉络在这里也是极其有意义的,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熟悉现代商业建筑空间在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可以预见未来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这样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空间面的层次才能够全方位的发展起来。

  1.大型MALL。兴起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综合性消费中心的商业建筑空间理念,以一站式消费和高度综合化的“MALL”模式,开始登陆中国大陆。“MALL”的发展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城市居住区的郊区化,所以这种商业建筑空间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慎重的考虑。

  2.小型商业建筑空间。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造成的传统消费习惯,深深地印刻在了中国人的日常消费模式中。这种依托城市景观环境,融入地方人文特色的商业建筑空间创造,应该是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

  3.社区商业。伴随房地产业开发而相应产生的配套需求,催生了一个有明确定位的新型商业建筑空间类型,即社区商业建筑空间。社区商业起因于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而又推高至健康、体育、文化、娱乐、品牌等高层面的消费需求。

  4.体验式消费空间。体验消费空间的营造成为商业活动空间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传统的消费空间中把购物空间作为主要空间。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不带有明确的购物目的,但是仍然进行了消费。比如,在茶座、冷饮店、快餐的消费,参与抽奖、表演、等的消费。这一类的体验消费虽不可能取代购物消费而成为主流,但其需求已推动娱乐、表演、餐饮类服务成为购物消费的重要补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