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城市更新中沿街商业逐渐消失?委员建言延续街区“烟火气”

  新闻资讯     |      2024-01-26 16:58

  建设人民城市,让人民在上海这座城市中更加安居乐业,是城市更新的根本指向。

  1月24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谈及“以城市更新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政协委员、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宝瑜表示,应该“坚持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 ”。

  罗宝瑜认为,首先,应活化城市存量商办楼宇,焕发城市活力。比如,将存量商办楼宇更新纳入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制定针对存量商办楼宇更新改造的专项政策。再比如,优先开展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老旧商办楼宇更新,在力争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灵活的容积率平衡调配政策,创新的建筑技术应用,复合多功能的导入,打造集办公、零售、文化、居住和公共空间于一体的“垂直城市”活力空间。

  “我想大家对沿街商业都不陌生,这种城市最传统的零售方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城市更新中,很多沿街商业逐渐消失,不少更新片区整体动迁后人走楼空,到改造完成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街道沉寂,人间烟火消失了。”罗宝瑜坦言,为此,在城市规划层面,应该加快用地功能高度混合利用的试点和探索,打造工作、生活、文化、教育、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无界融合的活力社区,延续城市的“烟火气”。政府可以根据片区征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动迁和开发节奏,适应性地开设临时商业街区;鼓励更多功能的混合,将商业、办公、住宅、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有机串联。

  “上海不仅有着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也有着较强的文化消费市场和人群基础,‘文化+商业’的跨界融合在新时期大有可为。”罗宝瑜介绍,比如可以将具备本土基因和当地特色的中华老字号整合到商业体中发展,通过营销策略、店铺空间设计、产品包装等方面的提升,让高品质的本地好产品重回百姓的日常生活。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以“文化+商业”的跨界创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由专业机构、企业、文化创作者们参与的文化创新生态系统,从资金扶持、经营赋能等多角度,培育更多优质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