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商业空间——时髦的可持续设计

  新闻资讯     |      2024-04-28 19:32

  社交媒体时代,似乎高颜值成了入眼的最低门槛,从朋友圈里刷到的那些让人一眼离不开眼的绿色商业公共空间,记录一些启发。

  重庆光环,全国首创的室内大型植物园——沐光森林,实力圈粉之余,商业运营团队利用沐光森林举办艺术展和时尚大秀,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给广大同行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无论是在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大体量的绿色实践不再纸上谈兵,而绿色空间也不再简单停留在环境层面,它成为一种媒介,让艺术时尚纷纷走入大众视野。

  成都港汇天地,超体量话题制造机UFO大飞盘,就像一个穿梭机将人们从城市带进山林峡谷,带给人们“城市间,山水间”的行走体验。这个开放式森林街区,让港汇天地在不缺乏地标和消费场景聚集的成都,成功破圈。大概是成功抓住了人们对自然无法抗拒的底层心理,把绿色自然造进了生活场景里。

  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浓烈的红色抢占了第一视觉的同时,2500个花盆可谓独一无二,是对老上海弄堂文化和城市现代生活的一种致敬。尽管这样的大红大绿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上上存在不同的争议,然而从设计初衷出发,通过物理环境研究来选配适合的本土品种,构建生物多样性环境,在高密度城市空间,尤其是这么小的尺度里是一次难得的尝试。

  天安千树,一千棵树造就的建筑,撇开鬼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自身带给项目的光环,也不可否认业主爸爸不计成本的硬核豪装,确实给市场带来了实属罕见超有质感的落地项目。一柱一树,千柱千树的规模构筑独特的建筑形态,配合万计的花草灌木绿植,其「艺术性」或者「话题性」引起很多项目纷纷小而精地效仿。据了解每个柱子不仅外表华丽,对其上的植物也做了充分的照顾,柱子内部预埋了给排水管,雨水管,土壤分水传感器等实现智能灌溉。且不论每年6000万的维护费是否跟可持续设计本意相背,大众点评和小红书上一溜的点赞,似乎间接说明了绿色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入日常生活。

  魔都瑞虹天地太阳宫,以「生活力」内核,打造无边界社交氛围。建筑室内空间的冠状穹顶至满场的雨林植物氛围,模糊商场与植物园的边界,也拉近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远远地观望到触摸植物细腻的质感,配合阳光,好一番叶影婆娑。这里的绿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去商场逛下公园。

  南翔印象城MEGA,这只巨型体量的超Mall航母,其在自然绿色的引入并非单纯的场景营造,而是结合动线、商业业态和艺术装置围绕「城市微度假」十分有看点。从植物层面不光拆巨资引进价值不菲的植物品种,更有严格的监控设施确保植物良性生长,可以说达到商用植物园的标准。印力开发的小程序更植入了拍图识花功能(妙哉),科普传播、社会教育和商业互动三不误。操盘手一定是个完美主义者。

  上海万科天空之城,以「绿色陪伴」理念,探索人和植物交互体验的无限可能。联合辰山植物园把碳汇和碳中和效应作为评价体系来指导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设计,尽可能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以实现高碳汇、可持续的宜居生态环境。而天空农场中的种子仓库还可以认领植物、播种收获、和参与自然课程体验绿色陪伴。实验室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带着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论走进了充满人间烟火的商业空间,绿色低碳实践从西上海出发,走进普通的生活。

  过去,商业空间里可持续设计发展路上的做法大多围绕「蓝」、「绿」两条线展开,「蓝」线多在屋顶和地面的雨水收集和处理和利用上,或多或少因一些自身条件例如结构,体量、技术、成本等的限制,很多策略经常无疾而终,即便硬性指标的加持,也可能最终的落地徒有其表。而「绿」线多在于植物上,也不乏将扩大绿色面积等同于自然设计。现在,回看这些商业公共空间,无论其体量大小,都在奋力通过户外广场、露台、屋顶、室内空间及建筑本身,将绿色元素带入人们入目可及的位置并融入行为场景中。从单纯的场景营造到可持续实践,绿色,环保,低碳,生态这些标签感十足的名词逐渐成为生活场景中的社交语言。随着去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重要战略决策,也在释放未来趋势的一个重要信号——可持续发展不再仅是一个口号,在未来的商业空间发展中或将是行动指南。也许我们无法一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但我们可以对问题提出更绿色的替换解决方案。畅想还记得去年“出圈“的腾讯月饼,或许能形象展现普通大众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提升。

  五年前可持续设计,在商业空间里或许还是个概念性的词语。而如今Freitag、Patagonia、Oatly、Allbirds等等这些「可持续理念」代表的商业品牌,正在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可持续」标签也许正在成为一种品牌力。在未来,也许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或将成为时髦。

  那些一眼离不开眼的绿色商业空间,或许正在培育可持续力量的种子,各种绿色实践正在悄然萌芽,眼下我们追逐的「可持续」,或许是未来生活方式的「新时髦」。